廣州小程序開發(fā):讓小程序用戶“走完再來”的幾種方法
過去一年多,小程序領域誕生了不少爆款案例。
有的小程序在“火”了之后很快拿到融資,但更多的爆款小程序,在一夜成名后便陷入默默無聞。
與公眾號相比,小程序缺乏有效的用戶留存機制,同時又因為缺乏用戶喚醒手段。這導致小程序很難像公眾號一樣有穩(wěn)定的流量預期,也是小程序的“用完即走”一直被詬病的地方。
不過,張小龍在今年年初的微信公開課上說,其實用完即走還有下半句——走完再來。
小程序如何才能讓用戶“走完再來”,避免曇花一現(xiàn)的結局?全通網(wǎng)絡從一些頭部小程序案例中總結出提高用戶留存的方法論。
一、利用模板消息刷存在感,但要避免濫用
小程序最常見的提高用戶留存的方式,就是通過模板消息刷存在感。
小程序開發(fā)規(guī)范中提到,當用戶在小程序內(nèi)完成過支付或者提交過表單,可允許開發(fā)者向用戶在7天內(nèi)推送有限條數(shù)的模板消息。
拼多多就試圖通過高頻推送模板消息來喚醒沉睡用戶,一旦用戶打開過拼多多的小程序,哪怕沒有任何購買記錄,拼多多也會用向用戶頻繁推送活動信息。
拼多多的CTO黃磊也在微信公開課上提到,拼多多小程序通過活動吸引關注,消息引導流程,再分享傳播,可使用戶留存增加30%。
比如“朋友猜猜”小程序,一旦有好友做完你的“題目”,你就會收到不超過三條的“匹配通知”。也可以把用戶引導到App和公眾號上,通過其它渠道推送。
二、完成品牌認知,讓用戶主動留下來
去年圣誕節(jié),有個叫“圣誕頭像”的小程序,借著“@微信官方要圣誕帽”的刷屏火了一把,短短3天PV就突破了7500萬。
在談及小程序為什么會成為爆款時,開發(fā)者說,可能因為小程序從名字到玩法都緊跟節(jié)日熱點,符合爆款應用的氣質。不過,趙團結也坦言,“這樣做是把雙刃劍,后期很難留存和轉型”。
看來,單純追熱點的小程序,往往會形成“過把癮就死”的尷尬局面。怎么辦呢?“制作器”的答案是讓用戶形成品牌認知。
如此一來,用戶就會對“制作器”的功能形成心理預期,下一次熱點再出現(xiàn)時,也許就會主動去小程序尋找模板。
“憶年共享相冊”也是讓用戶形成品牌認知的代表案例。憶年的留存率并不像一般工具型產(chǎn)品會經(jīng)歷漏斗形的留存率遞減,而是柱狀的,一周之后用戶基本趨于穩(wěn)定,幾乎不再流失。
憶年創(chuàng)始人說,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,除了解決用戶痛點,還依賴精準的獲客方式,和產(chǎn)品體驗的保障。
三、利用UGC與社交關系鏈提高用戶粘性
社交媒體之所以影響巨大,就在于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沉淀的社交資產(chǎn),將極大地提高遷移成本。在小程序的運營中,如果能夠引導用戶生產(chǎn)UGC(UGC:用戶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),引入社交關系鏈,也將大大提升用戶粘性,提高留存率。
小程序上的用戶UGC越多,留存率越高。99%的用戶新進入一個產(chǎn)品時,不會進行任何UGC。但如果一個小程序能讓用戶不知不覺間留下大量UGC,這種親切感會顯著提高留存率。
四、將小程序流量巧妙沉淀到公眾號
小程序用完即走,沒有關注和粉絲的概念,這是留存率低的重要原因。但這一點,恰恰是公眾號的優(yōu)點。將小程序流量沉淀到公眾號上,實現(xiàn)公眾號+小程序的聯(lián)動,已經(jīng)有很多成功嘗試。
五、利用社交營銷活動
微信小程序的社交性并不是一句空的口頭禪。小程序在營銷時可以利用小程序里面的營銷活動,通過營銷活動與他人進行分享,從而達到提高小程序曝光率和觸達用戶的目的。比如利用樂店云提供的小程序營銷玩法,開展老虎機、砍價、拼團等活動。